重啟經濟動力 港府應無為而治
2023年10月16日

談到政府如何才能重新刺激本港的經濟動力,我想起二千多年前老子提及的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的精神,重點當然並非政府什麼也不做,而是在不妨礙社會秩序的大前提下,盡量為市民打開便利之門,降低經濟活動的經營成本。從這角度來看,本港最近一波的樓市調整周期,對本港經濟重拾國際市場競爭力,亦未嘗不是好事。

撰文:林少陽

最近香港發生了很多事,無論是紅山半島獨立屋僭建,還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JPEX涉嫌無牌經營及不當銷售,相關問題已造成潛在的社會風險──前者是房屋倒塌造成人命及財物損失,後者則是有市民受騙蒙受經濟損失,令本港金融市場秩序與國際形象受損──嚴正執法看來是急切需要。

關於本港的私人物業僭建問題,就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已被揭發的涉事單位業主,看來應會很快遭到與他們行為相應的懲罰,至於其他未能查明是否僭建的涉事單位,由於涉及單位數量太多,執法不易,基於現實的考慮,估計絕大部分違法僭建的業主,最終不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經此一役,未來獨立屋的樓價,過去享有的極高溢價(買家實際可用面積經常高於樓契面積)將大幅下降,未來僭建活動亦將有所收斂。

一個運作正常的公民社會,都會在有意無意間給予國民若干的法律灰色地帶,以免管死整個社會的經濟運作,情形就像本港主權回歸前的山邊木屋、街邊大牌檔,以至沒有固定經營地點的流動小販,政府當時沒有嚴正執法即時取締,而是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管治手法,甚至間接承認山區木屋的業權,讓侵權僭建的山區木屋業主獲得排期「上樓」(分派公屋)的資格,流動小販及大牌檔業主,後來亦在立例禁止新流動小販及大牌檔加入之時,以恩恤理由發牌給那些當時存在的大牌檔。

當年,本港的社會福利仍然相當貧乏,這些「非法活動」讓社會上一批知識水平不足的草根階層,仍可憑藉一雙手,養活一家老少,大幅減低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如今,時代當然改變了不少,一來社會福利的資源豐富了,二來政府對房地產收入的依賴增加了,三來地產商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力較幾十年前加大了,對於這些霸佔公共空間的刁民,當然沒有當年那麼寬容了。至於這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就很視乎觀點與角度,以及每個人的價值觀。

類似上世紀1960-1980年代對待山區木屋及流動小販的處理手法,其實亦可以應用於最近引起部分社會人士關注的官塘工廠大廈無牌經營食肆的處理手法上。跟紅山半島獨立屋僭建引發潛在人命及公眾安全風險的情況不同,這些無牌經營的工廠樓上食肆存在已久,政府相關部門亦一直採取「隻眼開隻眼閉」之態,今次無論是基於什麼原因要取締個別食肆,執法部門實在沒有必要一刀切將全港所有工廠食肆趕盡殺絕。

假如所有的經濟活動都以「違法就是違法」的態度全面執法,恐怕政府招聘更多的公務員執法,亦無法完成所有的執法行動,而政府的財政收入,亦不大可能足夠支付這些執法開支黑洞。

夜經濟應吸引高端旅客

不過,正如「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早前提及,夜經濟的重點不是刺激市民逛夜街,而是增加夜市的總消費額,以及重新為香港盛事之都注入新活力,吸引外國高端旅客來港消費。反而,一些消費單價極低的「平民大笪地」,只能為一些未能付擔得起昂貴正常街舖租金的食店東主,提供多一個廉價出路。但是,「平民大笪地」一旦超出市場承受能力,那樣只會加速市民消費下流(consumption downgrade),結果不單無助整體消費,反而會有個餅越做越細的風險。

——節錄自10月號《ChatGPT投資 跑贏大市》